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

太陽下的新鮮事是怎麼來的? 玩,就能找到答案

瑞士教育心理權威皮亞傑(Jean.Piaget)他說過一句雋永的話(太陽下的新鮮事是怎麼來的? 玩,就能找到答案),強調 ( 玩,就是一種學習的形式 ) 他認為人的成長過程中具體操作期6-11.5歲,也剛好是在小學階段,小朋友的特徵之一是認知的發展需要具體的實物幫助思考學習。從大自然的環境中玩即是環境中學習容易找出問題的策略、人際社交技能、像是:社交效能、溝通技巧、群體服從、團隊合作等其實這些就是兒童身心發展的四個面向(建構)製造東西。(尋求解答)發現事物。表達自我。合作溝通。因此活動設計上會以戶外體驗、探索、觀察、發現,進而思考,這是兒童主動建構,鼓勵在自己的腦海裡建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,也因為是自己的感受很容易的將這個經驗累積在成長的過程中。
在大自然環境下的學習與玩有助於培養下列的能力:
提供孩子多元豐富的自然素材,激發孩子的創意與想像力。
提供孩子參與團隊遊戲的空間,培養人際動的能力。
提供孩子自由的玩耍的機會,培養思考如何做決定的能力。
提供孩子適度冒險的環境,培養接愛挑戰與不確定問題的信心。
常在大自然環境中遊玩的孩子,對於自己、他人、及環境較為尊重壓力較少、較有創意與想像力。
反之缺乏走出戶外(或過度保護)或玩不夠的孩子則容易出現下列問題:
(因為對外在環境的敏銳度感受不足,在心理上較顯得憂鬱孤僻)
肢體動作不協調。
體能較差。
較不能處理壓力、挫折容忍力也較差。
對於危險環境的評估與可能風險預測能力薄弱。
人際互動關係較差,處理衝突能力也低。
以上部份文章內容取自於親子天下2008,也依據英國國家遊玩場地協會科學研究報告資料(National Playing Fields AssociationNPFA)